“大家好,比起在寝室悠闲地躺着,我更愿意投身于图书馆那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尽情学习;比起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我更钟情于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奇妙世界;比起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我更热衷于自己先深入探索而后与大家畅快交流。”
近日,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于6309教室先后两次开展了以“寻找学习搭子”为主题的团辅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到心理健康与教育教研室的叶晓璐副教授担任主讲,众多渴望找到学习伙伴的同学踊跃参与。

叶老师通过“大风车”“小风车”游戏与同学们迅速破冰。同学们如同被赋予活力的小齿轮,依据特定标识迅速调换座位。在这过程中,动作稍慢或失误的同学需进行自我介绍。他们有的腼腆微笑,有的沉稳大方,通过自我介绍展现出个人独特风采。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与隔阂逐渐消除,轻松愉快的氛围弥漫开来。

每说完一个独特的“比起……我更愿意……”表述,同学们都迅速在内心进行自我审视与比对,但凡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便毫不犹豫地举手示意,并以热情的击掌来表达彼此心灵的契合与共鸣。一时间,清脆的击掌声此起彼伏,如同一曲欢快的交响乐,原本稍显生疏的人际坚冰在这一次次充满活力的互动中迅速消融,现场的气氛瞬间升温,变得其乐融融、亲密无间。

活动有条不紊地进入到关键的寻找学习搭子环节——填写学习需求单。此刻,每一位同学都神情专注、认真思索,将自己平日里的学习习惯、内心深处的需求以及对学习搭子的殷切期望一一详尽地书写于纸上。有的同学满怀期待地写道:“我渴望能有 1 - 2 位学习搭子,在每周末的美好时光里共同开启专业课程的深度探索之旅。”还有的同学则用心地表示:“我迫切需要 3 位学习搭子,期望能在周末的午后时光一起全情投入复习的紧张节奏,并携手开展充满挑战与创意的项目实践活动。”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纸张之上,实则承载着同学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无限憧憬与精心规划,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他们对知识的炽热追求和对携手共进的真诚向往。


之后,叶老师仿若智慧的领航者,为每位同学发放一份学习需求指南。这份指南恰似精准的罗盘,其内容细致且全面,涵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理想学习伙伴的特质、共同学习的时间与地点规划等诸多方面。同学们手握钢笔,陷入沉思,每一笔书写都如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为后续寻找到契合的学习伙伴奠定基础。
随后是分享环节,老师与同学们纷纷敞开心扉,轮流分享需求清单中的内容。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聆听,分享结束后,需求单传递在同学们手中。大家目光专注,认真寻找契合点并郑重签名,这一过程如同在知识的星空中编织合作之网。
接下来,同学们两两一组结成学习伙伴,面对面交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她们共同精心规划未来一周的学习计划,从精确的学习时间安排,到温馨适宜的学习地点选择,再到丰富充实的学习内容确定,都一一详细规划。此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满足,仿佛已预见学习之路的光明前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在这一充满意义的活动中找到了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伙伴。现场的空气中弥漫着欢快和兴奋的浓郁气息,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对学习的炽热火焰和对彼此紧密合作的满满期待,希望未来在学习道路上携手共进、披荆斩棘的壮丽画面。
活动的最后,叶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面回顾与经验总结,并与同学们约定在下周一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与成果。


据了解,此次团辅活动为有较强学习动机、但缺少学习计划与学习伙伴的同学寻找学习搭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完成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将分类分层、有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需求和动机的学生开展团辅,不断探索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内容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