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深化非遗助残实践,共绘残健共融画卷 ——“非遗助残,共富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圆满召开

2025年7月8日,“非遗助残,共富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阶段性成果汇报会暨浙工贸小草非遗助残实践队、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实践团,慰问座谈会在鹿城区慈善综合体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残联副主席李校堃院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志东,鹿城区残联、鹿城区民政局、团鹿城区委、壹星酿、同星园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两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全体师生团队出席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聚焦非遗助残校地协作,集中展示浙工贸小草非遗助残实践队与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实践团的阶段性成果。

 

 

活动伊始,两校领导一行实地考察“壹星同行”残健融合共富善创中心,了解其运营模式;在“壹星酿”烘焙坊观看自闭症群体乐队演出;在展厅参观两校学生携手残障人群制作的掐丝珐琅、中药合香、编织竹篮等精美非遗手工艺品,品“一杯白茶”,听“青荑”直播助残拓销路的实践故事。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听取两校联合实践队“非遗助残,共富同行”成果汇报,涵盖社科志愿调研、非遗技艺活化、“一杯白茶”品牌升级及 “青荑” 助残品牌创建等内容。两校联合实践队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助残就业融合路径。

 

李校堃院士、张志东书记向鹿城区残联、鹿城区民政局授予“浙闽非遗助残联盟”牌匾;两校相关领导向壹星酿和同星园授予“社会实践基地”牌匾,标志非遗助残合作深化。

交流环节中,实践队学生代表结合实地见闻与亲身感悟,分享了非遗助残过程中的暖心故事与成长收获。

李校堃院士高度肯定了两校联合社会实践的意义与成果。他指出,社会实践是鲜活、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路径。两校师生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助残就业创业紧密结合,不仅让思政教育从校园课堂升华到社会责任层面,更为残障群体搭建了以文化体验促进社会融入的平台,这对于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我价值、推进残健共融具有深刻意义。他向两校联合实践队的师生们提出殷切寄语:希望实践队师生能够常态化开展非遗助残活动,以真心和大爱更多地关心残障人士,加强与残障人士的互动交流;在关心关爱和志愿服务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多调研、多感受、多思考,从根本上探讨如何帮助残障群体实现自我价值、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

张志东书记高度肯定了两校联合实践队的实践成效。他指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了解社会需求,为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准备。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和省级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浙工贸的非遗已成为美育特色品牌,为非遗助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非遗助残实践以文化为桥,让残障群体在中华文明中找到精神坐标。他鼓励队员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并提出三点期望:深化数智赋能,探索AIGC技术在非遗助残中的应用;加强与各联盟单位的合作,常态化开展活动;讲好非遗助残故事,总结经验,推动非遗文化与助残事业深度融合。希望同学们坚定以青春力量回馈社会的理想信念。

两校实践队自2024年因非遗助残结缘,孵化“一杯白茶”品牌;2025年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了非遗助残影响力。下一步,两校联合实践队将以非遗传承与助残赋能为双轮,持续深化校地联动,推进社科志愿服务,让匠心与爱心同频共振,助力残健共融与共同富裕。